江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武汉第二医学院以及武汉市职工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0年,病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以及肿瘤研究室合并,成立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历任主任为吴永方教授、司徒锐教授、孙少华副教授、邓征遂副教授、王锦荣教授、刘丽江教授、镇鸿燕副教授等。
依托于教研室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于200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成为江汉大学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病理学》课程于2005年入选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是江汉大学首批省级精品课程之一。
教研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8人,其中教授4人,60%以上人员为副高及以上职称,骨干教师均为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中青年教师多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留学进修经历。多名专家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武汉市医学会理事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教研室现有较大的人员规模,师资队伍学术背景良好,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团队成员专业协作程度高,为学科持续有序、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研室主要承担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留学生的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所授课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并影响了其中不少学生报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专任教师教学水平优秀,多位教师在江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二、三等奖以及全国病理生理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教研成果多次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武汉市教学成果三等奖。教研室自2000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累计毕业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
科研成果丰硕。在茶色素防治肿瘤研究、矽肺的病理学研究、胃肠道肿瘤转移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目前已凝练形成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干预及康复策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机制、药物成瘾等多个成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研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研究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市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依托于教研室雄厚的学术背景成立的江大病理诊断中心,是经湖北省卫生厅和武汉市卫生局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按照三级医院的标准设置临床病理学检验项目,包括组织病理学诊断、细胞病理学诊断、分子病理诊断、免疫病理诊断、远程病理会诊等业务。江大病理诊断中心以江汉大学为依托,集中人才、技术和设备等优势,集临床病理诊断与会诊、临床检验服务和临床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等服务为一体,立足于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开展多种形式的临床病理检验等服务项目。其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和人性化的高水平病理诊断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广泛赞誉。此外,教研室还以依托成立的江汉大学肿瘤研究所以及获批成为武汉市有争议的医疗事故尸体解剖机构等形式,为地方经济服务,探索了独具特色的高校服务社会的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多次获得医学院先进集体称号,以及武汉市创新示范岗、武汉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武汉市教育战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集体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