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炜,男,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现任江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长期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穴位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2009 -2010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麻醉学系做访问学者; 2012-2014年赴美国Northeast Ohio Medical University解剖与神经生物学系做博士后。近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市科技计划项目各一项;其中科技成果“新型tacrine双联体对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应用研究”于2012年6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包括SCI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2篇)。2010、2012年分别获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出版专著一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编委,2004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持并完成江汉大学在线课程《系统解剖学》建设。担任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暨武汉市解剖学会理事;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荣获美国Society for Neuroscience颁发的2013 Postdoctoral Fellow Chapter Travel Award、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武汉市教师五项技能竞赛三等奖、校级“优秀党员”、校内“线上线下混合金课”教学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建设的精品在线课程《系统解剖学》已上线智慧树平台,供全国医学专业学生学习。
许晓利,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长期担任“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曾获得江汉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江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汉大学2013年度“感动江大新闻人物”,江汉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等荣誉。近年主持完成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和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5项,目前与黄陂区人民医院合作横向课题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Subacute toxicity of exogenous manganese on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Examination by MRI and optical microscopy》、《电针对化学性炎性胃痛时幽门括约肌几种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Neuro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 complex in rats with acute inflammatory stomach ache》,《中美高校解剖学教学的比较》和《Dimebon对小鼠中型多棘神经元NMDA激活电流的影响》等学术论文。出版专著2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副主编,2004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正常人体形态学”(编委:2013年6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参加并完成江汉大学在线课程《系统解剖学》建设。
陈祖军,男,副教授、医学硕士。长期从事人体结构学、口腔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和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三十年,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四川解剖学报等解剖专业杂志上发表《眶下管、眶下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意义》、《三叉神经陈列标本制作的改进》等论文7篇;参与编写由人卫出版社和军医出版社主持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教材6本;主持校级课题一项。
沙佩林,男,副教授。江汉大学医学院基础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教师,兼任江汉大学医学院工会委员会委员、实验中心支部书记及付主任。
1983年毕业于江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五年制)。2003年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合格结业。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畸形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曾在核心期刊及一般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动态比浊法测定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啤酒对肝影响的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的研究》等十余篇。在教学法研究方面也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讨》等多篇论文发表。参编教材(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常人体结构》、《人体器官结构》等五部。曾获江汉大学优秀教学质量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