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系教师简介(2020-6-22修订)


    张涛,男,硕士,教授(三级)、主任药师。江汉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汉大学“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网络评审专家,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理事,武汉药学会理事,武汉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委,武汉药学会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担任硕士研究生“天然产物化学”、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药学导论”、“毕业论文”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曾在中文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等杂志公开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主持或以主要研究者参与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完成了湖北省科技攻关、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卫生基金、武汉市教育局、横向等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武汉市科技局项目1项,参与完成了湖北省自然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武汉市科技攻关等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成果《更可宁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基础研究》获武汉市200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受理9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项。以主要研究者之一完成的成果获国家发明协会银质奖,2013年获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优秀专家等称号。

   

    凌智群,男,博士后,教授,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医学院访问学者。先后在大药学、药物化学、食品科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中药学等学科领域从事学习、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基于中西医药理论研发转化及相关筛选平台构建的应用基础研究。现任教于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要担任《药物化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6篇(SCI论文2篇);主持并完成省市科研项目两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三项。

  

    叶少剑,女,医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主任,执业药师,中国药理学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系医疗专业,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药理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先后从事临床医疗、药品生物检验及医学教学工作。目前主要担任《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机能学实验》及《毒品、药物依赖的基础及临床》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2006~2008年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两年,自2009年秋季开始在江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开展《药理学》理论双语教学至今,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非依赖性抗癫痫药对成瘾性疾病的治疗作用》、《二苯乙烯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打坐健身机制新探》、《间断性跪坐缺血预适应方法探索及应用》等20余篇科研及教学论文。参编教材及教辅用书三部。主持完成科研成果 “卡马西平对阿片类瘾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获2005年度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10余项并获得相应成果。Email:ysj@jhun.edu.cn.

    房辉,女,硕士,副教授。多年来从事《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公开发表《小檗碱对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涉外护理专业之医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初探”》、《胎儿和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等多篇论文。副主编《药理学》(科学出版社)一部,参编《护理药理学》(人卫出版社)、《护理药理》(高教出版社)等多部规划教材。参与《护理专业(涉外方向)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吴林兵,男,硕士,副教授。1987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9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要担任《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及《机能学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方振峰,男,博士,副教授现任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本科专业负责人2001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承担《天然药物化学》、《波谱分析》、《药物化学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约20余篇,其中SCI收载论文7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其中论文“大八角枝叶中1个新的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化合物”被2017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引用。获得“江汉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江汉大学就业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曹晓琴,女,博士,讲师现任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201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主要负责《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实验》以及《色谱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8年“江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理科组一等奖。湖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工科组三等奖。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申请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对分课堂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2019039一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8B-N19023一项。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食品安全、药物及毒物残留分析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体液和组织中黄曲霉毒素类,赭曲美毒素类,镰刀菌毒素类等几十种毒素及青霉素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喹噁啉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了一项973子课题、一项武汉市攻关项目和两项国家基金,主持一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及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约2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获得“江汉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江汉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汤凌燕,女,博士,讲师。主要担任《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机能学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公开发表《亚甲蓝注射液对大鼠末梢神经髓鞘修复作用观察》、《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等科研教学论文。

  

    周国勇,男,硕士,讲师机能学实验室主任。主要担任《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机能学实验Ⅱ》及《健康与合理用药》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获得同行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公开发表《讨论在设计性实验中的定位、实施及效果初探》等科研教学论文。科研课题 “黑曲霉抗高原病的实验研究” ,获2005年度武汉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成果(第二位)。曾主持武汉市教育局“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建立创新设计性实验体系的研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全氟辛烷磺酸对鱼类发育和生殖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及武汉市教育局“创新实验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 。


    施璐,女,博士讲师2016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江汉大学药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学方面,主要负责《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医药伦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中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剂型设计与改造方面的研究。负责省级课题一项,在校企产学研结合的项目获发明专利一项,发表SCI及核心论文数篇,参与教材《聚乙二醇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的编写工作。